经济观察网:泛华投资2.2亿高调牵手大童 保险业“产销分离”提速

1222128000

 

网络版专稿 记者 欧阳晓红 悄然酝酿两个月之后,中国保险中介有史以来最大一起金额的投资并购案浮出水面。

刚于2008年7月8日正式注册成立的北京泛华大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大童”),于9月17日与亚洲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金融保险服务中介——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下称“泛华”)正式签署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泛华出资2亿2千万元人民币,占有大童55%的股份。

林克屏转身保险中介

2.2亿的投资,对于过去长期处于低资本运行的保险中介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刚刚成立了2个月的公司,为何具有如此高的吸金能力?这与一个叫林克屏的人不无相关。

早在今年5月,林克屏辞去新华人寿副总裁职务组建一支管理团队投身中介行业,被誉为保险界高端人才进入中介的里程碑事件,这支团队也成为保险公司进入中介行业级别最高、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化团队。之后仅仅一个月时间,他们就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筹建了大童——一家定位在中国保险专业销售领域发展的企业。过去三个月中,林克屏团队保持了一贯低调务实的风格,未正式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令坊间就其离开保险公司进入中介的真实原因、创办大童的根本目的等倍加关注、且说法众多。

并购案落定,林克屏转身保险中介的真实原因亦昭然若揭,一位大童人士说,“林克屏早已看到中国保险业产销分离的必然趋势,深谙保险销售之道的他进入中介只是时间问题。”

而据上述人士透露,大童未来目标是: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打造中国保险产品专业销售领域第一品牌。目前大童已建立了清晰完善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并积极着手全国营销网络的布局。

“林克屏的想法是建设老百姓身边的金融保险超市,使之成为代理人的终身事业归属”。上述人士说。

“一个阳谋”

这其实是一个蓄谋已久的“1+1>2”的阳谋。

提及此次并购事件,泛华集团董事长胡义南告诉记者,泛华在大童的筹建初期,就与之进行了接触,双方对中国保险中介的发展趋势、对适合中国的保险中介模式有相同的理解和领悟。更让胡董欣喜的是:大童设计的整套商业模式与泛华现有的运营模式非常契合,在机制和制度设计等细节甚至超越了泛华现有水平。这让泛华意识到这样一个高层面、高素质且高度团结的管理团队,必将发展成为未来中国保险业不可小视的一支力量。

换言之,胡义南动心了,林克屏也不例外,一个做投资,一个做销售,产销分离乃保险业最终归宿。他们看到“1+1>2”的预期,携手改善中国保险业产业链不健全、行业生态不平衡的局面,以推进中国保险业专业化分工、产销分离的进程。

实际上,泛华作为亚洲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金融保险服务中介,当前在保险中介领域已具相当影响力。泛华与大童的联姻,必将形成优势的强强聚合,包括泛华资金与大童人力的“资本”优势迭加、泛华的投资能力与大童的销售能力的“专业”优势迭加、泛华保险中介和大童高管团队的“品牌”优势迭加。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表明,任何一个蓬勃兴旺、发展成熟的行业都是建立在完整的产业链基础上的,没有专业化销售服务渠道的支持,不实现行业内的“产销分离”,再好的产品也无法真正得到消费者的了解和认同。家电、汽车等行业,正是由于建立了从上游配套企业到下游销售企业完整的产业链,得益于“产销分离”的专业化分工,其产品成本逐渐下降,服务水平同步提高,最终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行业发展走向了成熟。

而眼下,高速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保险业目前正面临着四大行业难题:银保业务发展过猛带来的行业虚胖、保险产品创新不足保障偏向了投资、保险公司销售竞争激烈成本持续上升、200多万代理人名实不符身归何处?而由此也导致了消费者实际保障需求未得到合理满足。对此尴尬局面,很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认为保险行业产业链不健全是根本原因,并积极呼吁:加快保险行业专业化分工的步伐、推进保险业“产销分离”已势在必行!

“此并购案不仅是保险中介2.2亿的最大投资额,而是中国保险行业专业化分工趋势的一种信号、是海外资金投向中国保险中介的一种新动向、是国外资本与中国本土保险业高端人士在中介领域成功结合的一种新模式”业界人士分析。

或许这一事件将带动中国保险业“产销分离”提速。

来源:经济观察网 http://www.eeo.com.cn/finance/insurance/2008/09/19/11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