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周刊》:国美模式是泛华的样板
保险中介是一个充满财富诱惑却竞争惨烈的行业。三季度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实现的保费占全国总保费的80.49%。截至2007年上半年,全国已有保险中介公司2200多家。但每年保险中介大批兴起,也大批消亡。仅上半年全国就有80家保险中介公司退出市场。在行业巨头白热化竞争中,10月泛华拔头筹赴美成功上市。
12月5日,泛华保险的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胡义南,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其打造保险中介航母的故事。
□赢周刊记者 文/华玮 婉华
不能用消费者的钱来搭平台
赢周刊:泛华的盈利模式很像安利的模式,这种模式会带来很多创业者的加入,但也因此可能会带来恶性竞争,泛华怎么去理解和避免这种恶性竞争?
胡义南:安利的模式是以个人为主体的,而泛华的模式是以公司制、团队制为主的形式,当然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必然会产生竞争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统一的市场政策,在整个市场上泛华只有一个标准,它的工作制度和市场政策只有一套。任何人只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活动。
另外,泛华为了实现边际成本为零的目标,在全国实施六个层面的统一——信息、IT、产品、培训、品牌和服务,确定一整套的市场标准,保持个人和公司一致,不会相互冲突。
赢周刊:有数据显示,目前74%的保险中介处于亏损状况,而泛华不但实现盈利,并成功在美国上市,泛华的盈利模式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性?
胡义南:“成本领先”是保险中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就必须实现规模化,建立庞大的销售网和强大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是使用两个方式,使我们的成本提高不要太快,而收入增长则保持比较快。一个是通过规模化,把我的平台成本降低,新进来的公司不用去投资IT等东西了,节约成本。第二为代理人提供服务,使代理人的客户得到保障。
泛华将资本市场引导到地面,减少壁垒,保证创业者的“高成长”。从信息、IT、产品、培训、品牌和服务六个层面统一,确保展业顺利,边际成本为零。
赢周刊:泛华的盈利模式,业界是否能复制?
胡义南:目前即使有和我们同样的想法,也没有这种积累,如果我们没有九年的发展也不会走到今天。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大的资本支持,否则建立不起营运平台, 2001年就有资本支持我们,我们才能把这个平台建起来。事实上,我认为不能用赚钱来搭平台,现在的保险公司都是用赚钱来搭平台,这个是不行的。
到美国上市
赢周刊:美国去年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其中的404条款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提出了接近苛刻的要求,泛华为何选择监管严格的美国上市?现在中国的A股市场很好,泛华为什么不选择在国内上市?
胡义南: 泛华是一家高标准严要求的企业,我们自信能够符合美国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历经九年的发展,泛华的内部控管已相当完善,大型金融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惧怕风险,不规避风险。
此外,考虑美国上市,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创业的模式,我们希望将资本市场的能量引导到地面上来,支持创业者在创业成功后,实现价值。比如,我们现在的形式可能是在一个公司里,创业者占40%的股份,泛华占60%的股份,当创业者创业成功后,他可能需要把他40%的股份卖20%给泛华,在这种情况下,泛华如何才能简单地买下这些股份,并容纳下来?又比如,泛华以后发展,如果想把10亿的公司变成100亿的公司,如何才能顺利地解决机制问题?美国的市场让这一切变得非常容易,使公司在扩大融资、收购兼并时,受到的壁垒会很小。
最后,泛华在纳斯达克上市,是因为纳斯达克是一个注重高成长公司的市场,这是我们需要的。
打造初级生态链
赢周刊:在中国市场,保险中介目前在保险生态链中的地位如何?泛华如何看待当前的现状?作为率先上市的保险中介,泛华将采取哪些行动来推动完善中国保险生态链?
胡义南:中国的保险中介目前还是一个非常初级的行业,未来的发展,在第一个层面的发展,应该还是以技术和分销网络作为核心竞争力,商业保险中介主要分成两块,一块是世界级或大国企背景的中介机构,一块是由将近2000家不同定位的分散小中介构成的。
在这行业的零售领域,我相信未来可能只有两三家公司存在,它们是以成本领先作为战略的公司,它们会有竞争力。虽然这两三家公司会主导市场,但是还会有很多小公司继续存在,这些公司非常小,它们将以个体户的形式存在。
这是我预见到的一个行业生态,泛华的上市应该会加速这个生态的构成和完善。泛华将以技术和分销网络作为核心竞争力。投下重资,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力争为整个行业做些事情。
做保险界的国美
赢周刊:泛华怎么发展自己的营销网络?
胡义南:目前我们有两种方式发展我们的营销网络,第一种方式是针对2000多家经济保险代理公司,我们选择能够把团队做大的,有一定基础的保险中介公司,我们以参股或者收购其股权的方式来合作;第二个方式是针对目前的180万代理人,这些人还在保险公司做代理人,但他们可能想出来开公司,我们支持他们开公司的创业计划,他们出一部分钱,泛华出一部分钱,然后开一家公司,用泛华的平台支持他。
我们收购或投资这些公司的股权一般在60%,事实上,我们进入很多公司都不会是100%的收购,因为这一定要是他的公司,他才能做好。
现在在全国这两种形式我们都在走,我们每天接受不少于三个保险中介的拜访,它们希望加入到泛华。还有一大批保险公司资深人士,他们需要出来创业的。
赢周刊:你说,泛华正在做保险界的国美,那么作为保险界的渠道商,以后从保险公司拿保险产品是不是也可以跟保险公司压价?
胡义南:是的,现在保险产品的价格是垄断的,都由保险公司定价。但是一旦有人去竞价,它就会把价格变得合理了,就不会再是一种很暴利的方式。
现在我们会赚一个佣金,因为保险公司给我们总公司的议价合同,比如说佣金是60%,但是因为泛华业务量大,所以我们可以跟保险公司议价,比如说达到70%,另外多出这10%是泛华拿的,而代理人的60%不受损失,我们会有不同的方法处理,但不是用很直接的形式,因为直接的形式会破坏市场。
赢周刊:你们对高管的激励机制是怎样的?管理者在公司的股份是多少?
胡义南:上市以后,我们的模式是每一个公司有40%的股份是创业者的。
链接:
创业,摸着石头过河
1998年,胡义南还只是广州某大学金融学的一名教师,他与一位同事赖秋萍在广州成立广东南枫汽车俱乐部。
两年后公司烧光了创业的钱,还亏损了2000万。“从1998年到2000年,是让我心酸的三年。”胡义南说。
之后,“我们发现即使保险代理佣金只有5%,但都远比汽车服务要来钱快”。 胡义南开始考虑利用会员资源提供两种服务——保险和金融,公司开始走上了代理保险的道路。
2001年,国泰财富基金正式注资泛华集团。此后,胡义南发现,中国的保险市场提速,大量保险中介公司兴起,但它们没有能力去发展自己的代理人系统。于是,2004年泛华决定全面进入保险中介市场。泛华集团分拆为泛华金融服务集团和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国泰财富再次出资,支持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的扩张。
但这是一个充满财富诱惑却竞争惨烈的行业。通过调研,胡义南发现,保险中介大量涌现是因为保险公司需要专业中介为其售卖产品,从而省去自建营销队伍的巨额成本;而保险中介大浪淘沙的关键又在于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去和保险公司谈判。在这里,如果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健全的管理系统和长远的规划,保险中介很容易垮掉。
胡义南开始寻找自己的“盈利模式”——通过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建立高标准的营运系统,通过收购、合作等形式,将众多“散兵游勇”的保险中介,收归在泛华旗下。与别的保险中介不同,胡义南带领的泛华,服务的对象不是终端客户,而是保险中介或保险代理人。一个“后援平台+个人创业”的模式逐渐成形。
截至今年10月,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已经完成了全国8个省市的销售网络建设,由于建立了庞大的中介机构和队伍,泛华控制了渠道销售权,就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从保险公司拿到保险产品。
10月31日,泛华保险用“盈利的故事”征服了纳斯达克。成为第一家成功上市的中国保险中介机构,获得20倍以上认购。
来源:《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