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报:公估产业分工前景值得期待

1266883200

 

中国保险公估业在2009遭遇的困难显而易见,前三个季度收入增长不到5%,预计全年增幅低于10%。保险公估公司评估估损金额155.85亿元,同比增长11.45%,占同期保险公司财产险赔付支出1116.80亿元的13.96%,与国际成熟保险市场的80%仍有巨大差距,有效公估不足特征明显。全行业前三个季度实现盈利仅95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165.45万元下降56%,与营业收入7.81亿元的比例也只有1.22%。

本文作者从保险产业化分工的角度讨论了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前景,并结合公司经营的实践,提出保险公估业如何在产业化分工的趋势下更好地发挥作用。

2009年,公估行业收入增幅预测仅为2%,营业收入过千万元的前17名公估公司中有8家负增长,行业遭遇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认为从外因讲,是由于2008年保险业整体亏损,成本压力不小,而体现在直接成本里的公估费,成了不少保险公司“压缩成本”的对象,或起码在扩大公估合作的意愿上持观望、迟疑的态度;而从内因上讲,是公估业在服务外包中的责任担当能力确需大幅提升,才能适应市场发展要求。

回顾2009年,财产保险业的发展呈现了明显特点,综合实力强的保险公司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中小规模的保险公司相对而言增速明显放缓,导致了后者的单位服务成本进一步提高,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我们可以构想,如果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来承接中小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是不是可以大大缓解直至最后消除这种竞争劣势呢?随着产业分工程度不断提高,甚或局部产业分工格局得以确认,在大型保险公司不能继续保持售后服务成本的优势,并从中感受到“大而全”的管理难度并进而影响到核心竞争力建设时,其公估外包的意愿和积极性将不断提高。所以,我认为,2009年的“拐点”效应之一,是保险业对包括公估在内的中介的依存度将会逐渐提高,产业分工前景是很值得行业人士期待和努力的。

公估发展前景最终取决于产业分工进程,这样我们就应该高度关注产业分工的3个鲜明特征,并进而做好迎接产业分工的基础准备。

公估业的责任担当

产业分工不会凭空产生,其必要前提条件之一,是产业链各参与主体必须有强烈的意愿和充分的能力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比如代理公司,将不仅仅销售保单,还要通过对自身销售系统的有效管理,对保单效益承担责任;公估公司,在参与售后服务的过程中,要直接或间接地承担促进提高产业链经营效益的责任。泛华公估以“全覆盖、全外包”为基本战略定位,提出了“B+X+Y”(基础公估费+绩效公估费+效益激励)的合作模式创新,其目标就是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推进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帮助合作伙伴降低单位服务成本,提升合作伙伴的经营效益。X和Y都是要考核的,达成了合作目标才有机会获取,而不是理所当然能拿到的。此外,考核就是测量合作指标达成情况,是对合作主体公估能力的客观考量。从中长期看,也有利于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对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公估公司而言,其核心使命是以责任担当为己任,打好基础,与保险行业发展共生共荣,积极参与和推动产业分工,将公估业的蛋糕做大。

产业分工和资本力量的互动

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成功上市对中介发展的积极促进,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实,近几年来,公估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资本力量缺位有关,如标准化建设及相应的IT支持平台搭建、适应服务半径需求的服务网点的发展、支持庞大服务网络实施作业的后援平台建设、优秀管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等,这些基础性工作对建设公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培植市场品牌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比较强的资本支持确实很难,在重资产、重管理的车险公估领域就更为突出了。

随着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的关注,以及国内创业板的推出,中介公司寻求上市的目标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了。但是必须接受资本市场的严峻考验,资本是有属性的,投资者会关注公司能承担多大的风险、资本回报目标如何等。如战略管控能力、持续的利润增长,以及必要的财富效应,这些问题都是筹备上市的公估公司不可回避的问题。我认为,任何一个公估公司实现上市目标,都会对公估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必将把公估业的影响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进而推动行业发展从业务层面的竞争上升到战略层面的竞争。

公估业应如何迎接产业分工趋势

也许有些业内朋友认为,现在行业发展举步维艰,何必奢谈这个话题?其实对于所有公估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目前的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对未来没有信心。我们要坚信产业分工必将来临,公估行业的前景亦蕴含其中,但是不能消极坐等,必须进行积极的战略准备。从泛华公估的经营实践出发,将战略准备主要归结为5个方面:

一是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管控模式。泛华公估首先从实现专业化经营入手,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成立了财产险、水险和车险3大业务领域的专业公司,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特点,构建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配置人力资源,进而奠定以组织和人力资源为基本驱动力的发展模式。

二是建设标准化、IT化的基础运营平台。标准化建设就是规范和优化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并对流程各风险点实施有效管控,这是专业化经营的核心,而IT支持不仅将倍增核心能力,还将促进服务创新。

三是提高总合约获取能力。泛华公估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保险公司要参与到产业分工中来,终将从最高决策部门的经营理念转变和认同开始,然后试点,再逐渐推广,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目前,泛华已经和多个大型保险公司签署了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协议。我认为,只要我们以责任担当为己任,励精图治,持之以恒,战略合作关系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合作空间。

四是“链对链”合作模式创新。所谓“链对链”合作,就是我们要深入研究产业链,实现多点嵌入,这对我们的客户感知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和后台支持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五是实现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根据泛华 “春秋计划”的发展目标,泛华预计在未来第五年以前实现150亿元以上的产险保费销售规模,随着泛华集团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泛华公估与泛华集团形成的战略协同效应将显现独特的优势;此外,泛华公估在标准化、IT基础运营平台的支持下,各专业公司、营业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还能极大地促进服务品种创新和作业模式创新,进而强化“链对链”合作模式。

推动产业分工、促进行业发展绝不是某个公司努力就能达成,泛华公估期待着与全行业的朋友们共克时艰、共同奋斗。

来源:中国保险报   http://news.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JL,20100210,00001706&columnid=1563